斷定/款識 Years | 清 QING DYNASTY |
規格 Specification | 直徑:11.9cm D:11.9cm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HKD 800,000-1,50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3 AUTUMN AUCTIONS |
琺瑯彩瓷器創燒於康熙晚期,是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琺瑯彩瓷器工藝極其複雜,投入更是不計成本。製作琺瑯彩瓷器所需的白瓷胎需要由景德鎮御窯廠特供,並運送至宮廷,在皇帝的授意下,於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由宮廷畫家精心彩繪,宮廷寫字人題寫詩句、署款,最後入炭爐經600℃左右焙燒而成。而琺瑯彩瓷器所使用的琺瑯料,在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賴歐洲進口,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經能自煉20餘種琺瑯料,遂使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正因如此,琺瑯彩瓷器有“官窯中的官窯”之稱,它在歷代瓷器中,無論是造價還是藝術水準都是頂峰水準。在清朝末年就連皇家都無法承擔它的巨額製作費用而停燒,這種工藝也因此絕跡,也使琺瑯彩瓷器存量有限。由於琺瑯彩瓷器生產的目的主要為帝王玩賞,故有“琺瑯無大器”的說法。
此拍品虞美人詩文碗盌器形雅正,弧壁渾圓略撇,胎質細密,均淨如雪。從景德鎮御窯跋涉上送京師,宮中妙畫琺瑯彩,外壁寫生虞美人,黃自矜持、白怯羞緋、紅恃嬌縱、紫尚雅風,翠葉間,纖花或含蕾、或盛綻,曲莖搖曳微風中,石半掩、蝶縈繞,渲染描繪細膩如生。另一面墨題明人徐桂〈詠虞美人草〉詩二句,曰:「迎風似逐歌聲起,宿雨那經舞袖垂」,既詠虞美人隨風起舞之妍姿雅貌,又是借花懷古。詩前有「佳麗」,後添「翠鋪」與「霞映」,共紅料印三枚。盌心加綴三多瑞果,更顯清朗秀逸。足底雙方框內藍料書「乾隆年製」四字宋體款。展其目,可感其畫工嫺熟精到,筆法流暢,虯枝有力,繁花顯韻,十分的生動。整個碗從胎體到施彩描畫,無論哪個方面,皆為精緻,一絲不苟,乾隆琺瑯彩瓷器之美名不虛傳,美不勝收,教人賞心悅目矣。如此精豔之乾隆琺瑯彩瓷碗,所見亦罕,極具收藏欣賞之價值,值得珍惜矣。
可參閱: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瓷胎琺瑯錦上添花黃地對碟,碟內隨意畫瓜果數種,收錄於廖寶秀,《華麗彩瓷:乾隆洋彩》展覽圖錄,臺北,2008年,編號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