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款識 Years | 大清雍正年製 QING DYNASTY |
規格 Specification |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EUR 100,000-15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4 AUTUMN AUCTIONS
|
此杯微撇口,深腹,圈足。底青花雙方框內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胎質堅致細膩,白釉清透,外壁以青花勾線填以五彩,繪四組兩兩相對的團狀靈芝紋,間以上下對稱的花草紋,設色雅麗,素雅脫俗,秀美玲瓏。雖仿成化,較之更為豔麗奪目。
鬥彩靈芝紋杯為明代成化鬥彩名品,後世爭相摹仿,雍正時期製品為後世仿品中最精,庶幾亂真,有雍正本朝款和成化寄託款兩種。雍正皇帝品味超群,對藝術的見解獨特,成化鬥彩器胎薄工精、畫意典雅的風格引起了雍正帝對瓷藝追求的共鳴,故屢次指示禦窯廠對成窯器物進行仿燒,以求摹作將成窯神韻復原重現。
西元1723年,雍正承繼大統,蒞位13年。他通過使用繪畫、製瓷等手段,努力將自身標榜為一位澹泊儒雅的帝王,以天下文人之表率的形象君臨天下。雍正常諭旨怡親王燒製新樣,怡親王深諳雍正治瓷用心,精勤窯務,力求將清雅秀逸的藝術風格鮮明、準確的融入每一件官窯瓷器的燒製,雍正帝本人也從畫稿、鏇木樣、書款、煉製彩料,到督窯官人選、窯工錢糧等一一躬親。每一處精心勾描與設色,無不受皇帝力求表率天下的動力所驅策,傳世雍瓷中,我們看到無論琺瑯彩、墨彩、粉彩,還是青花、單色釉,其造型和色彩一改前朝的渾厚古拙,趨於雋秀內斂。清麗的線條中流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其紋飾典雅,繪畫筆觸精妙纖柔,構圖簡潔疏朗,不染一絲煙火氣。雍瓷在中國製瓷史上,以趨於完美的表現,傳神地表達了一位帝王的情懷和審美。
雍正一朝,瓷器精益求精,質優量寡,鬥彩尤甚,時至如今,一器難求。雍正時五彩、粉彩、鬥彩界限劃分並不嚴格,被通稱為『五彩』。《南窯筆記》記述:『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關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複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填彩者,青料雙勾花鳥、人物之類於坯胎,成後複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填出者是也。』此為『鬥彩』之定義。觀其製作,先以青花在素胎上畫好圖案的輪廓,罩以透明釉,入窯高溫燒製,燒成後,在圖案空白處填以各種彩料,再次入窯低溫烘烤而成。釉上、釉下層次感強烈,給人以清新、明快之感,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從各種資料來看,明清兩代關於『鬥彩』與『五彩』的稱謂沒有區別,凡青花與釉上各種色彩合繪的器物統稱五彩。鬥彩與青花五彩品種都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品種,頗為相似,不同在於,青花五彩器中青花用於繪飾部分圖案或圖案的某些局部,而鬥彩器中青花則用來在釉下描繪、勾勒圖案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