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款識 Years | 清早期 QING DYNASTY |
規格 Specification |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EUR 360,000-47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4 AUTUMN AUCTIONS
|
大威德金剛是格魯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惡魔,故稱大威,又有護善之功,故又稱大德。梵名“閻魔德迦 -Yamantaka”,藏語為”多吉久謝”,意為“死亡的征服者”,日本東密稱為“大威德明王”。也叫閻曼德迦、怖畏金剛、牛頭明王,藏密視為文殊菩薩的忿怒相,各派均修其法。
此拍品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呈左展姿站立,九頭三十四臂,九頭表示九種鎮壓閻王的經咒,分三層排列,正中最大最高的頭為水牛角的大水牛頭,代表幻身與明光的教法,血盆大口,象徵閻王;中間有一頭如來相, 象徵著他是阿彌陀佛化身而來。最高的頭為文珠菩薩本像,象徵慈善和平。最下麵七頭,三眼, 意味千里眼,無所不見,頭頂紅發上豎,象徵忿怒,皆配骷髏冠。三十四臂與心、身、語一起為菩薩成佛三十七路。裝飾寒林八飾:即人骨頭飾、人頭項鏈、十惡之人全皮圍裙、人血胭脂、 人血塗眉、虎皮圍裙、骨灰塗身、象皮上裝,主二臂抱明妃,外伸三十二臂,諸手皆持法器,鈴、杵、 刀、劍、弓、箭、瓶、索子、鉤、戟、傘、蓋、骷髏等兵器,各有寓意。主尊十六足象徵十六空。左腳踩八種人和獸表示八種成就,右肢踩八禽表示八種自在,裸體表示脫離塵垢。頭戴五骷髏冠;上身飾項圈瓔珞,頸掛人頭蔓,下身佩有繁密的瓔珞,製作精緻,流暢自如。束腰式仰覆蓮座,上緣連珠紋一周,上下皆有蓮花瓣一周,中部帶有束腰,排列規整,蓮瓣扁平挺拔,整體工藝精湛,通體鎏金,銅質細膩,結構複雜,比例合度,鑄造精良,宏偉莊嚴,體現出典型十八世紀漢藏風格的同時,又迎合清代宮廷審美,尤其是威猛的氣勢、生命的活力和宗教的空靈令人歎為觀止,其飽滿的蓮瓣以及對主尊氣勢恢弘的表現手法,皆是清代宮廷與西藏宗教藝術相互影響的典型例證,充分體現出藏傳佛教藝術出色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 堪稱十八世紀大威德金剛造像的典範之作。
可參閱:
1. 大英博物館藏 18世紀 大威德金剛像
2. 西藏羅布林卡管理處藏 18世紀 大威德金剛銅像
3. 德國納高 明成化宮廷銅鎏金大威德金剛雙修蓮座立像 成交價 12,302,500 歐元
4. 美國魯賓藝術博物館 (Rubin Museum of Art)藏 15 世紀 金剛大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