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兩代期間,梅瓶為酒器,清朝則以之為花瓶,或作裝飾陳設。大明年間,梅瓶亦為祭器,置於帝後王孫、高官貴胄陵丘墓之中。定陵出土八例帶蓋梅瓶,斷代嘉靖至萬歷年間。萬歷年陵墓中放置嘉靖年器,表示梅瓶並非純為陪葬而製,而為皇室之珍藏。上述梅瓶,四件發現於萬曆帝墓室,兩件於其皇后墓室。其中三件飾纏枝花卉龍紋,瓶肩及近足處環飾蓮瓣,與本品極為相近,並落萬歷年款,著錄於《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北京,2008年,卷1,圖版164-165。另一例載於《中國文物精華大全-陶瓷卷》,1993年,圖版789。上海博物館收藏兩例,圖版著錄於《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陸明華,上海,2007年,圖版3-97及3-98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亦藏一例,現存於英國大英博物館,圖見《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Underglaze Blue and Copper Red Decorated Porcelains》,倫敦,1976年,圖版 669;尚有一例,現藏於英國大英博物館,Jessica Harrison-Hall,《 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 2001年, 圖版11:32;此外,尚可參考鳳紋梅瓶例作,飾祥鳳於雲海間,瓶肩及近足處環飾相近蓮瓣紋,尺寸較小,為56公分高,售於香港蘇富比,2005年5月2日,編號646。本品之梅瓶,其紋飾應以宣德年梅瓶為摹本而繪就,資料可見一青花四爪銜芝遊龍紋梅瓶,尺寸甚大,出土自景德鎮禦窯宣德地層,曾展於《景德鎮珠山出土永樂宣德官窯瓷器展覽》,1989年,編號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