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el

福羲國際(香港)拍賣顧問有限公司

FUXI INTERNATIONAL(HK) AUCTION CONSULTANT CO.,LTD.


Boutique exhibition

精品预展

何心舟日齡山房刻詩文石瓢壺
    发布时间: 2024-10-21 16:06    
何心舟日齡山房刻詩文石瓢壺



















斷定/款識

Years

日齡山房

RI LING SHAN FANG

規格

Specification

H: 10cm  
D:15cm

數量

Number

1件

1pc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EUR 20,000-40,000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2024 AUTUMN AUCTIONS


日嶺山房紫砂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集詩詞、繪畫、雕刻、手工製造於一體的陶土工藝品。‌ 日嶺山房紫砂壺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文人雅士把玩的珍品。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因其獨特的材質和精湛的工藝而聞名於世。日嶺山房紫砂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由龔春(供春)開創。從明代到現代,紫砂壺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術創新。清代是紫砂壺發展的一個高峰期,日嶺山房紫砂壺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在日常生活中有著獨特的功能。紫砂壺因其獨特的材質,能夠保持茶香,且越使用茶味越好。文人雅士常用紫砂壺品茶,享受茶道文化的同時,也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品味和追求
何心舟,字石林,別號「石林何氏」,清中晚期制壺大家,工書法篆刻,善制紫砂壺器,造工精煉、簡巧。心舟與海上諸畫家如任伯年、胡公壽、梅調鼎等多有合作往來,曾與王東石於浙江寧波築窯煉製砂壺,世稱“玉成窯”,作品文化氣息極濃,且數量珍罕,從古至今被譽為珍品。何氏之創作承陳曼生、瞿子冶等文人紫砂之遺緒,甚得古法而自成境界,技藝精湛超卓,喜於砂器上銘刻詩文。當時文人與其配合制器,所傳茗具皆精工,傳世較少但每見奇品,極具文人味。
石瓢壺最早稱為“石銚”,最早見於北宋大學士蘇軾的《試院煎茶》詩中,蘇東坡將其設計為既有“流”(壺嘴),又有“梁”(壺提)的砂陶之“銚”用來煮茶,這可謂最早的紫砂“石銚”壺‌。 石瓢壺的造型要點在於力道,需要協調好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係,才能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其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造型渾厚樸拙。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穩重之感。壺身八字造型,造成一個主視角度內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顯現簡樸大方的氣度‌,此壺右手拇指扣蓋,食指中指伸入壺耳攔腰,無名指,小指托底(托瓢之姿),以壺嘴就口而飲,即“瓢飲”。冬夜裡雙手抱壺,茶湯溫暖內心,壺熱溫潤手心,一抱兩得。壺底鈐款“日嶺山房”。無論壺形、練泥、題字、印款皆大有可觀。各類石瓢中,以景舟、子冶最為知名。可其中,有一位被嚴重低估的紫砂名賢所制的石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世人忽略,那就是何心舟所創的心舟石瓢。其作品文化氣息極濃,且數量珍罕,從古至今皆被譽為珍品。顧景舟對其有極高評價:“所有傳器,品式多樣,形制亦雅,最值得賞識的是壺上書法端秀,刀鐫利索;從鑒賞 角度而言,製作技法雖不夠精緻,造型結構卻別出心裁,一脫陳俗意趣。銘 句、書法與壺身三者融合無間,堪稱‘曼生壺’之後又一佳話。”晚清時期,梅調鼎與何心舟等文人一同創辦了玉成窯,據記載及傳世品所見,凡浙甯玉成窯出品每見奇品,極具文人味。 「玉成」系敬辭,意為成全。心舟石瓢乃玉成窯傳器之精品,系創始人何心舟所制,為後世文人雅士所青睞
来源: | 作者:pmo677aba | 发布时间: 2024-07-18 | 164084 次浏览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