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el

福羲國際(香港)拍賣顧問有限公司

FUXI INTERNATIONAL(HK) AUCTION CONSULTANT CO.,LTD.


Boutique exhibition

精品预展

玉豬龍形珮
    发布时间: 2024-10-23 16:54    
玉豬龍形珮



















斷定/款識

Years

紅山文化

HONGSHAN CULTURE

規格

Specification

H:8.8cm

數量

Number

1件

1pc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EUR 400,000-500,000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2024 AUTUMN AUCTIONS

紅山文化玉器淺埋於遼寧流域、內蒙古東南部和河北北部。“紅山”,是指山體為暗紅色花崗岩的赤峰。1908年在赤峰縣英金河考查的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最先發現紅山文化遺址。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錦西發現紅山文化遺址沙鍋屯洞穴。

紅山文化的玉器,上世紀30年代曾收錄於《古玉圖錄初集》一書。美國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旅順博物館及黃百川、傅忠謨等,均有收藏。博物館和收藏家將之年代斷為商周時期。

1984年,在遼西牛梁河遺址出土的玉器中,發現一大一小玉雕玦形豬首龍,擺放死者胸前,材質、工藝及形製與東山嘴出土的雙龍首玉璜、內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C形玉龍,非常相似。牛河梁遺址發現的玉首豬龍,是第一次經正式考古挖掘發現,通過陶片鑒定,紅山玉器的年代定為距今5500年至4500年。

玉豬龍的用途,是佩飾以或圖騰、族徽,眾說不一。在牛河梁遺址發掘的女神廟、祭壇和女神塑像,表明遺址原為“神居之所”,積石塚掩埋的應該是祭司的遺骨。由此推斷,擺放祭司胸前或握於手中的玉豬龍、玉龜,應是祭司生前祭祀時,與神溝通的道具。

與牛河梁出土的形製、工藝、材質相似的玉豬龍,遼寧、內蒙古等的農民曾採集有二十餘件。在一個分佈廣闊的區域內,玉器形製的高度規範趨同,表明這片土地曾存在過一個強大的、信奉著共同神靈的部落聯盟。

豬首蛇身的豬龍,是豬與蛇的拼合。豬龍的體肥、蜷曲成C形。有的嘴與尾相連,有的嘴尾斷開,與玉□的造型相似,民國時有人稱之“獸形玦”。首尾相連的玉豬龍脫胎於玉環,祖形的邊緣鋒銳,用來刮獸毛,隨著玉石工藝的審美和的分野,與石斧、石一樣演為祭祀禮器。

站在牛河梁遺址,向南眺望,約10公里的遠處有一座形似豬首的山峰,當地人稱“豬首山”。豬首山與女神廟、祭台和埋有玉豬龍的積石塚,由南向北連成一線。這一佈局說明,建廟的祭司有意將之設計成彼此呼應的關係,借助自然形態,增加祭神的氛圍。

玉豬首龍既是通神之器,本身又是一個新神。遺址出土的女神的形象雕塑,逼肖真實的人,象徵大地之母、豐收及繁殖的女人特性,已經修正。女神形象的弱化與豬龍的誕生,表明紅山文化社會正處於母系轉入父系的初期,宗教信仰進入先祖與神靈的雙重崇拜階段。與此同時,豬龍形象趨於定型、成熟。

紅山文化的玉雕豬首龍,貴為人神溝通的媒介,應用範圍限祭司專享,曆5000年滄桑變遷,及今存世數量非常稀少。

豬首龍玉質青黃色,佈滿褐色沁,龍身捲曲,龍身內外之弧線為同心圓弧線,首尾相對,留有一隙,狀似玉□,眼及吻採用減地起凸法雕成,雙耳聳翹,耳緣呈刃狀,背有一系穿,為紅山文化玉雕代表作。

来源: | 作者:pmo677aba | 发布时间: 2024-07-18 | 171652 次浏览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