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款識 Years |
商 SHANG DYNASTY |
規格 Specification |
H:21.5cm W:23cm BD:10.5cm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EUR 600,000-96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4 AUTUMN AUCTIONS |
「觥」,又寫作「觵」,也稱兕觥。商周時期一種酒器。《詩·豳風·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毛傳:「兕觥,角爵也。」許慎:《說文·角部》:「觵,兕牛角,可以飲者也。從角,黃聲。其狀觵觵,故謂之觵。觥,俗觵,從光。」《詩疏》引《韓詩》亦雲:「兕觥以兕角為之」,都說明觥最初是用兕角製作的,為飲酒器,後來觥用青銅鑄造,形體變大,就成了盛酒器,但有時仍沿用兕觥的名稱。都是形容眾賓飲酒唱和的熱鬧情景。
青銅觥最早出現在殷墟文化二期,也就是商代晚期前段,沿用到西周早期,其出土數量遠較其他青銅酒器為少,目前見於著錄的不過六十餘件。但存世的也就一半左右,其中有一些僅存觥蓋,有一些器存蓋失。從考古發掘中可知,青銅觥都出土於墓室規模大、隨葬青銅器很多的大型貴族墓,在商周青銅禮器組合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是奴隸主貴族「明貴賤,別等列」的標誌,也是統治階級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因而在商周時期能享有青銅觥的人,一定是身份很高的奴隸主貴族,一般貴族是沒有資格享用的。
此拍品青銅觥曲口寬流槽,後部有豎耳獸首半環形鋬,高圈足出沿後下折,形成一道高邊圈。觥蓋前端為龍頭形,龍角高聳,闊口露齒,勾眉凸睛,耳向兩旁斜伸;器內底刻有十字銘文,後部裝飾大虎面,翹鼻豎耳,闊面鼓睛。蓋脊作卷尾長虺,兩側各飾一條張口拱體尾上卷的夔龍。頸、腹和圈足各有三道扉棱,俗稱出戟。夔龍的上唇如大象長鼻向下翻卷,前腿彎曲向上前伸,正好佈滿流槽下部。圈足飾六條夔紋,以扉棱為中心,兩兩相對,除觥蓋的龍頭虎面之外,通體以纖細的雲雷紋填地。此拍品的裝飾藝術,崇尚繁縟,追求譎奇,刻意求工。器身滿布花紋,極為精麗飭整,是典型的「三層花」。所謂三層花,就是除通常採用浮雕狀主體紋和地紋形成的兩層花紋之外,還在主體花紋上鏤雕陰線細紋,形成裝飾花紋的三個層次。富麗堂皇,精美絕倫。整器紅斑綠鏽,古氣盎然,看去給人一種溫順祥和之感,頗具有一定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可參閱:
《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青銅器(上)》,文物出版社,1990年1月,第142頁,圖153;
《中華文明五千年藝術展》,古根漢姆博物館出版,紐約,1998年,圖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