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款識 Years | 清代 QING DYNASTY |
規格 Specification |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SGD 500,000-60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5 SPRING AUCTIONS |
清代乾隆朝宮廷,乾隆帝從小跟章嘉國師一起學習佛教,對藏傳佛教頗有感情和心得。即位後,乾隆帝學習佛教的熱情更加高漲,而且終生不輟。對宮廷造像更是從選材、製模到合金配比都要親自過問,御筆親批,皇帝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宮廷造像的高水準,代表了當時的最高審美。
此尊釋迦牟尼坐像,即出自乾隆朝的宮廷金銅佛造像,呈現的是“釋迦八相”之說法相。說法相也稱初轉法輪相,是表現釋迦牟尼35歲時正式傳教的形象。佛傳故事中稱,最初侍從他逾城出家的五位長老聞其初轉法輪後,便投入佛門,是為“五比丘”。此後,佛陀有了自己的僧團組織,使得佛、法、僧俱全,並由此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宗教組織。“釋尊感於眾生迷失本覺,沉淪苦海,故於成道後,先至鹿野苑,轉四諦,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後更以其大悲、大智、大願、大行,遊歷四方,化導群倫,欲令眾生悟佛知見、回歸本覺、離苦得樂。終其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所度有情,其數無量。”
本尊頭頂塔型肉髻,髻頂飾寶珠,面相方圓,品貌端正,雙耳垂肩,眉如初月,雙目微闔,低垂下視,嘴角上揚,略含笑意,神態怡然,上身著袒右肩袈裟,右肩敷搭袈裟邊角,下身著長裙,衣質厚重寫實。雙手當胸結說法印。手指腳趾刻畫細膩寫實,極為精緻。結全跏趺坐於仰覆蓮臺座上,其間的裙褶折迭,雙層蓮瓣飽滿有力,瓣尖上翹,蓮花座上下邊緣各飾一周豆粒似連珠紋。蓮座下固封裝藏保存完好,更為殊勝。裝藏有儀軌,需請大德高僧主持。裝藏的內容很多,最常見的是裝入一部乃至多部經卷,如《心經》、《妙法蓮華經》、《華嚴經》等,其他裝髒內容還包括五金、五寶、五藥、五香、五穀等等,視佛像的大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