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款識 Years | 徐悲鴻 款 XU BEIHONG |
規格 Specification | 443 X 62cm |
數量 Number | 1件 1pc |
預估價 Estimated price | HKD 58,000,000-65,000,000 |
拍賣時間/場次 Auction time/location | 2023 AUTUMN AUCTIONS |
題識:水草尋常行處有,相期效死得長征 徐悲鴻紫陽山中
鈐印:江南布衣 、徐悲鴻、徐悲鴻印
九一八事變之後,徐悲鴻的創作從歷史題材逐漸轉向寄情之作,尤其是其筆下的動物作品,大多寄託了畫家的心緒與民族情懷,正如其所言:“畫什麼東西,都要有精神的寄託”。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徐悲鴻震動不已,數寫馬等深具精神意義的作品。畫上題跋“水草尋常行處有,相期效死得長征”抒發了他在顛沛流離、處境艱難的時候,仍渴望報效國家的心情。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鞍馬,多廄畜肥馬,徐悲鴻筆下則是筋骨駿健的戰馬。他畫馬也不打底稿,由於寫生得多,對馬的運動和結構解剖的要點都很熟悉,正如他所說:“待心手相應之時,或無須憑寫實,而筆下未嘗違背真實現象”。他畫馬鬢、馬尾都用濃墨,筆墨飛舞,使人看之振奮。
本幅《群馬圖》可以說是徐悲鴻作品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幅,畫作為橫幅構圖,畫面中十六匹奔跑的駿馬,創造出一種齊驅馳騁之劇動之感,馬兒之間 ,或左右對視,或並列奔跑,或前後追擊,卻都是依舊的騰空躍起,依舊洋溢著勃發的豪情。在這幅近景中,使人感覺到一匹駿馬賓士在廣闊無垠的天地間,無拘無束,無往不前,令觀者之精神備受鼓舞。整體畫面構局巧妙,馬兒們凝聚在一起卻又層次分明,結構分明。濃墨重筆劃鬃毛和馬尾,率筆勾烏馬身和四肢,淡墨渲染,筆墨精湛,形神兼備。